扶桑游记 — 5月31日

当然,这篇是接5月30日的那篇。

顺便说一句,5月30号在机场周边住的那个小旅馆(Narita Sky court hotel)是5000日元含早餐(早餐是自助餐,很丰盛)来去机场有专车从机场接送,是在成田机场主页有登记的旅馆里面最便宜的。不过在hostelworld.com里也能找到另外一家hostel就便宜更多(大概2000日元吧),只有男女混住宿舍间,提前说的话老板也会接送。但由于大概成田机场周围只有这一家hostel,所以必须提前预订。而之前由于我去成田的飞机由于机械故障临时取消推迟到第二天才起飞,所以也住不成那家便宜的hostel只能住hotel了。幸好,一天还住得起。

哦对了。由于我用的是新买的镜头,尺寸和以前的老镜头不一样,所以没来得及配偏光镜,所以很多照片天空亮得发白,失掉很多细节。各位看官担待下哈~

早上一早搭旅馆的中巴回了机场。天气很好,阳光晴得刺眼。成田原来是个大农村,一路上都是电视里面看到过的那种一幢幢小房子。很干净,没什么人。看来日本人真的对盆栽盆景很热衷,连普通人家的花园里的马尾松或其他的树都被修剪出精致漂亮的造型,让我不得不好奇他们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花园上。也大概因为他们的这种热衷,让日本的盆栽文化远销世界,结果现在欧美人都以为这个其实是中国起源的艺术形式bonsai是日本的发明了(其实还有很多文化都是这样)。在这个小村也看到了好几个较小的水泥的神门,日文叫“鸟居(torii)”,就是“鸟栖息的架子”的意思(还真像那个形状);其实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shinto;看,读音都是中文来的)”的神社门口的。。唉,就是门,从世俗转向神界的一道门。这些门让我一下子感觉到真的到了日本了。

到了机场,换了JR Pass,就搭火车直接去京都。嗯,简单说说京都历史。其实很多人都以为京都是日本的第一个首都,其实是错误的,在日本定都京都之前,奈良在较短时间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的第一个首都。喜欢读日本漫画的小朋友们应该是对奈良很熟的,因为不少神话都会引用到奈良。奈良离京都很近,火车一个小时不到,所以一般去京都的人都会顺带去下奈良,但具体之后再说。虽然京都不是第一个首都,却是时间最长的首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首都。京都在7世纪开始建城,在公元794年定名“平安京(Heian-Kyo)”,成为了日本的首都。和奈良一样,京都的布局也受当时唐朝首都长安的影响,为棋盘格式。直到1868明治(Meiji)维新,日本才迁都江户(Edo),也就是现在的东京。虽然从9世纪后日本皇家便逐渐失去政治权力,而日本也经历了多次内战和大火,现今京都所存建筑大都是江户时代(Edo period, 1600-1867)的遗留,但京都一直不懈重建和再次繁荣,也一直是日本的文化,宗教,和经济中心。而二战的轰炸也让京都奈良免于摧毁,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些历史遗迹,其中包括整整17个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其实这些都是现从书上搬来的;之前我就只知道有这么一句话,我就知道我肯定要去京都:要想看中国唐朝建筑,就要去日本的京都。

到机场火车站的时候大概早上8点半。车站都没什么人。传说中的新干线(Shinkansen)的确很干净,很快,也很安静平稳,人也很少。一路上看到了宽阔的河,刚刚插了稻子的水田(可就没看到插稻子的人)–四川的稻子都长好大了,这里还很小水田都还不太绿–还有葱郁的山(嗯,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之高和他们对森林的保护之至),挤满矮房子的城市,在车站上下班的黑色西装队伍,和在车站上下学的校服队伍。当然一路上我主要还是在看那两本书,看之后去什么地方。可是在京都实在是可看的太多,这样翻一遍也没什么印象–再次证明我不是那种善于作细致计划的人。
   

大概3个小时不到便到了京都站。京都站本身也算是一个看点,但既然我背一个包还拖一个箱子,那还是先去把东西放下再说吧。我定的是在hostelworld上评分最高的youth hostel之一,叫花宿(Hana Hostel)。回瑞士之后才发现之前我另外一个同事来日本开会顺便在京都旅游的时候也是住的这个地方。后来证明这个地方真的很不错,强烈推荐。这店离京都站算挺近的,走路10分钟的样子也很好找。到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开始check in所以也就先把行李放下再说–哦对了,进了大门要换拖鞋,真的到日本了。前台的小妹说出奇好的英文(对日本人来说),马上给了我一张他们自己店印的地图,上面有比例尺大概不是很精确的街道但是把周边的饭馆银行邮局和旅游景点都标记出来了,还有一张大概是市旅游局之类的印的Kyoto Map for Backpakers有很显眼的景点标注。虽然我在瑞士买JR Pass的时候他们也给了我更专业的地图,但后来用的还是大多这个backpacker’s地图。

嗯,那时候已经大概下午两点过,所以决定先填肚子再说。在小妹的指点下还是去了就3分钟路程的一家。。。咱们叫它盖饭店吧,主营“牛丼(gyudon)”。这个东西我在瑞士的时候组里的那个日本人就推荐我去吃过,说很便宜,很好吃他最喜欢了。其实在吉野家如果吃过都应该都知道这个肥牛盖饭了。“丼”是中国古字,读dan三声,原义应该是石头掉井里的那个声音(知情者请指正),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而日语里面读don,于是就有猪肉丼,肌肉丼,鳗鱼丼,鸡蛋丼,炸虾丼,甚至刺身丼等等。这个丼真的是日本很常见的快餐,也果然很便宜,一个基本的牛丼才300yen不到。我点了个烤鸡肉丼加个味噌(查了wiki才知道这个字念ceng一声)汤和一个小葱拌豆腐才400多yen。不过我对这个饭没有很强的热情,也觉得好不容易来一趟日本还是应该稍微多花点钱把能尝的都尝点才算划得来,所以也没再吃过这个丼。不过这个豆腐可以多说两句。之前刚遇到Ben不久的时候他就说他不喜欢吃豆腐因为他在日本吃过,一点味道都没有!我就很奇怪,“不会啊,我们烹豆腐的时候都会加很多味道啊。”到了日本才明白他说的没味道的豆腐是什么意思了:那个小葱拌豆腐,就一块口味像没煮过的冷豆腐,头上点缀了一点葱末和姜末,真的什么味道都没有。幸好天气很热,这个清淡的味道还算清凉解暑。

晕啊,我废话这么多,写到何年何月才能写完啊。

吃完后拿出地图来看。从住的地方往东走,跨过一条河后,就有几个博物馆,神社和寺院,其中就有在书上看到过有印象的三十三间堂(Sanjusangendo,真的和中文很像),好像不是很远的样子。去看了这后可以回来看西本愿寺和东本愿寺,反正就在旅舍对面。

一路走一路东看西看。就像书里面说的一样,京都刚开始给人的印象毫不出奇,看上去就像普通的城市一样,要在探索之后才魅力具现。而我这样没明确目的的晃悠也能发现不少细节,让自己感觉不像是在跟团。3点钟学校放学了,一路上发现不少边走边玩的小学生,我想我读小学的时候大概也这个样子,只是我肯定要脏一些,因为成都以前是叫“尘都”的。又看到了不少政治拉票海报,就是那张左一张秃顶右一张满发的让我刚开始时以为是生发剂广告的“使用前”“使用后”。还看到一家小小的房屋中介,简陋的广告灯箱上面的电话号码居然是用的汉字!开始觉得很好笑,但后来发现好多地方都是这样,再后来才感觉到这不过是日本对传统的执着对自我文化的坚持和自信的一部分罢了。

过了桥,便能看到不远处的东山,也就是书里说的大多景点集中的方向。三十三间堂的北面有京都国立博物馆,不过看广告牌好像这季在整修,所以闭馆。那就算了吧,反正京都也不缺博物馆,我也先看活着的,有时间在考虑去博物馆看死了的。进了三十三间堂的停车场,便看见两个穿和服的小妞下车来,小小激动,赶快按了几张照片。接着就是买票(600JPY),然后。。。脱鞋–所以书上也提醒,去日本最好穿好一点的袜子,不要鞋子一脱到处是洞洞。

三十三间堂的官方名称应该叫“莲华王院”,是后白河天皇(日本第77任天皇)在1164年(中国宋朝)退休时(所以日本的天皇按传统是要在死前退休的?!)命令修建的。这座寺庙在1249年被大火烧成平地,但在1266年又修了个一模一样的主堂。所谓的三十三间堂,指的就是寺院狭长主堂柱子之间的33个(其实是连续的)空间。可惜,世界遗产嘛,里面不能拍照,所以将就下载几张。主堂中央里呈设了一座巨大的千手观音(thousand-armed Kannon;中尊),左右各500坐金色的千手观音,一共1001座。值得一提的是中尊是佛像制作大师湛庆82岁时建造的(重点是82岁!)。这1000座木制贴金的观音像让人目不暇接,旅游书上说是具有“至幻”的效应。我猜如果是几百年前人没见过什么世面,如果我本身有较强的宗教信仰倾向,大概真的会恍惚幻觉。但此时此地,我只能认同它工程量很大,在艺术价值上倒反觉得有点重复雷同。相反,在观音像前排和中尊四周的28尊出自印度神话的护佛神像,和大堂两头高高立于云座之上的击鼓的雷神和怀抱风袋的风神,个个不同,富有变化,有的力量强大,有的纤弱虔诚,却都栩栩如生,飘逸活脱,似乎马上就要睁开眼,说出话,跳将出来,让我很是佩服。有点不爽的是,在参观的时候,遇到两大队被老师带着的中学生,让狭长的大堂有些拥挤,难免也有些聒噪,让寺院方面也不得不在广播里说话,猜来大概是让他们闭嘴,他们还真就闭了嘴了,挺听话的。

大堂很快就走完,于是就在花园里走走。从江户时代开始(16世纪晚期),每年一月在这个寺院都会举行射箭比赛Toshi-ya Matsuri (通し矢),从大堂的这头射到大堂的那头(好像还蛮长的,120米)。当然现在我是看不到的。依然还是在花园里走了一圈,有整洁的白石子地面,鲜橙色的庭院建筑,有飞天纹样的大钟,和可口可乐的长椅。在精致漂亮的花园里还看到了刚捉到一条鱼的一只大鸟(是什么鸟?),生活充满油珠珠儿哦!

出了寺院之后直接往回走,因为也不太早了,打算直接去看看东西本愿寺。路上拍了第一个日本学生裙(嘿嘿),顺路转进了河边的一个小小的神社(日本真的遍地神社,应该就相当于我们本来遍地都有的土地庙吧),看到了本人至今见过的最让人匪夷所思的香烟广告(难道他们想宣传的是抽这个烟很健康,越抽越健壮?而且到处都是这个广告,都是这个肌肉男的不同造型),还发现日本的很多出租车的后视镜是安在车鼻子上面的,像两只耳朵哈哈。嗯,还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police,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一步老电影。快到东本愿寺的时候在过街的路口看到一个穿和服的老太太,脸颊的皮肤松弛,嘴唇干瘪,真的和日本漫画里面的一个样子,很是可爱。

本愿寺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本愿派(不要问我是什么意思)的总寺院,权力影响很大。后来德川家康大将军怕他们权力太大,命令他们拆分开来在原来的本愿寺东面新建了另一个寺院也就是东本愿寺,于是老的本愿寺也就成为了西本愿寺。东本愿寺的大师堂(相当于咱们的大雄宝殿)尺寸仅次于奈良的东大寺,是京都的最大木造建筑,也是世界的最大木建筑之一,是仿中国明式寺庙的建筑群。但据说在艺术风格上东本愿寺还是比西本愿寺差了一大截。于是我就多走了一段路直接去了西本愿寺。

虽说本愿寺是仿明建筑,但其实大体布局还是和咱们印象中的寺庙相去甚远。整个寺院宽阔开放,完全没有中国寺院几进几出的层状结构。建筑粗壮雄浑,线条简练,装饰精简,并不似如今中式寺庙那样细腻繁复色彩斑驳。用于建筑的木材也大都并没有涂漆(不过大概还是做过防腐处理,因为颜色普遍发黑),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所及之处的木桩表面都并不光滑平整,而是顺着木质纤维自然凹凸,再加上干净异常,穿着袜子走在上面非常舒服。有点没想到的是,在大师堂门口还有个给青海地震的捐款箱。可惜还没走几步就已经快到6点,被保安礼貌的请出去了。。。出门后发现寺院还有个幼儿园。。。后来才发现好像每个寺院都有幼儿园的。。。怪不得日本人都这么守规矩。

好吧,既然都关门了那就回旅舍先check in吧。绕道到东本愿寺的大门,发现他们早上5点半(好像是)就会开始作早课。我就想啊,反正我还没看到东本愿寺,明天早上早点起来去看看他们的早课,应该还是种特别的经历吧。于是就打算着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在路上还看到了个织绘丝布的店,小小的门面门外门内摆了不少大小工艺品围巾什么的。进门就是高高的榻榻米,店主老头就背对着门在一台织机上工作。榻榻米台上巨大的衣架挂了一件绚丽的和服,精心的绘制满了日式花卉,想来是店主的得意之作。我在店里左看右看了好久本想买个啥的,但是还是觉得要买就得把那件和服买走才算买的心里满意,但也明知多半买不起,所以也只得作罢。

——————————————-

花宿(Hana Hostel)的前身是个传统的日本旅馆(Ryokan),大概一两年前才重装成国际化定位的青年旅舍。店员都很年轻,英语都很好,设施也是又干净又先进。我住的是女生6人寝室(其实我住的那几天最多的一天也就3个人),2500JPY,算相当实惠的了。由于我定了4天,旅舍小妹就告诉我每4天有200JPY的打折,或者一天免费租自行车的coupon价值500JPY。我想了想要了免费租自行车,后来证明真的是明智的选择。

东西丢下来之后就问小妹儿推荐去哪儿吃晚饭,小妹儿跟我说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祗园(Gion)区,一个是先斗町(Pontocho)周边。这两个地方是京都传统的娱乐区,充满了从低档到高端的饮食设施,是花花公子的天堂,当然也是在京都最容易看到艺伎的地区。不过要看艺伎最好在傍晚,她们出门工作的时间。我出门的时候已经较晚,天已经黑了,我也不奢望看到艺伎了。看看地图,决定沿着河向北步行过去,去感受下那条河怎么样。

河虽较宽,水却挺浅。我高高在上的走在公路边的人行道上,灯光昏暗,视线不好。隐约听到靠近河滩仿佛有自行车走过,说明我可以从公路上下到河边,却又黑漆漆啥都看不见,不知道那下面会不会有吸毒抢劫的,所以还是决定安全起见,明天白天打探清楚情况再说。其实在人行道上也很舒服,走在密密的两行树和灌木之间,偶尔微风送来一丝清爽的花香,闻起来像茶,非常舒服。抬起头来,看到公路边上一人家窗户透出灯光,隐约一老人坐在屋内,便想起我外公来,不经一阵感慨。

过了几个十字路口,便到了京都的商业街四条通(Shijo dori),河对面是灯火阑珊的先斗町,河这面就是祗园。向东南穿几条小巷便进入了祗园的腹地,果然男人女人,热闹非凡。
 

来到一条南北向的花见小通(顾名思义,就是经常见到貌美如花的女人的小道——我猜的),南面那半条石板铺的路面,两边的传统木质小房子整洁精致,想来是好餐厅的集中地,也想来比较贵,于是就转向了北面那条比较拥挤平凡的那边。走来走去决定进了一家价格看起来还算公道的(日本的饭馆都喜欢把门关着,让我每次都要看半天确定他们的确是在营业,而且要决定好了再进去,以免进去了之后又反悔比较没面子)。推开木格子的推拉门,低头绕过头顶的半截门帘,稍微弯下腰跟老板娘问好,再轻轻把门关上——嗯,稍微入乡随俗一下嘛。老板娘不说英文。。。我们连说带比划的搞清楚了我想坐中间厨房周边的bar——从外面看不出来,但这家的门面还很大,大概有八九十平方米。中间是开放的厨房,周边一圈bar,左右有像半开放式小包厢那样的榻榻米和矮桌。我如果一个人坐桌子肯定有点傻,而且坐bar还可以看他们操作,比较有趣。点菜比较困难,尝试沟通比较失败。。。但是我居然猜到了她问我从哪儿来,我说中国,结果她就叫厨房里的另外一个小伙子过来跟我说——中文。。。哇,松了一口气。。。嗯,顺利的点了个促销的小寿司套餐,1900日元。

小伙子从内蒙古来,在这边上master,居然还将就算跟我本行,学生物技术的。他说他在京都都6,7年了,一直在这家店打工,老板对他还不错。我问他这么大一家店人这么少(大概包括我一共才3桌人)他们怎么赚钱啊。他说要再晚点(我吃饭的时候大概9点过),从午夜开始,人就多了,就那些日本男人来喝酒玩儿女人的。。。就为了这拨生意他要打工到早上3点,汗。。。我还点了杯他们自制梅子酒,甜甜的,挺好喝,就是很上头,再加上我本身就酒精不适,才喝了半杯就红透了。有一句没一句的跟老乡(在这地儿是同一个国家的应该就可以算老乡了)聊天,居然还把酒喝完了(还喝了他们很多杯大麦茶,老板娘一直都在给我加),已经是10点过,就付钱,跟老乡和老板娘道别——还说以后我找不到地方吃饭又到他那儿去吃,因为还可以聊天。头有点小晕,哈。

这时商业街已经清净下来,我又慢悠悠的沿着河岸跺了回去。花香,凉风,清爽。居然看到有人在河边煮小火锅,真开心。一不小心看到一个小石碑,不知道上边说的什么,不过那个落款的名字很有喜感——虾名正人。哦对了,这条河叫鸭川。
 

最后在路上看到这辆非常卡通的小车,让我心里暗笑了好一阵。后来几天才发现,好像日本的各大汽车制造商都有这种车型。嗯,日本果然是很卡通化的国家。

4 thoughts on “扶桑游记 — 5月31日

  1. 嗨亲爱的!我收到你的明信片了!被整得有点脏兮兮的~不过当我看到你自称“爱我的缓姐”时还是非常感动!

  2. 刚读完了你访日的所有日志!感觉那儿和我去过的地方很不一样,除了一点似乎和巴厘岛相似:满街寺庙和敬神的“小灶台”(我实在不晓得该杂个叫那些敬神的东西,满大街都是,经历风吹雨打还被游客踩)。看来值得一去,日本东京!

  3. 哎呀过了这么久终于有人来支持下了~居然还是PYY,稀客啊~这次终于收到了哈。你搬家的话再跟我说声哈

  4. 我希望在我生娃儿前安排一次日本之行,哎,不过晓得来得及不了,而且国内现在过去还是不能自由行,有点不太安逸

Leave a comment